当前位置: > 利来国际最给力 >
3月23日,海底捞发布2021全年业绩报告。2021年海底捞共实现收入411.1亿元,较2020年增长43.7%,亏损41.6亿元。
其中,超过36.5亿元的减值亏损是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系列举措。
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阴霾之下的海底捞
2021年11月,海底捞方发布公告表示将在12月31日之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
一口气砍掉了接近20%的门店,那叫一个声势浩大。
好像也是从那时起,唱衰海底捞的声音便一直活跃于网络,相关言论此起彼伏,直至今日也未有消停迹象。
财报中,海底捞直言:2021年对海底捞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连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发言中希望大家“不要神化海底捞”“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这是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
道理都懂。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没有一个品牌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业绩成绩可以连年攀升,哪怕庞大如海底捞。
尤其外部环境不算明朗情况之下,餐饮行业更是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前路如迷雾一般。想要拨开云雾见到阳光,并非易事。
但似乎,很多人就是对海底捞有着胜于其他餐饮品牌的“期待”。
毕竟曾经何时,它真的无比灿烂辉煌过。
为何会迎来“至暗时刻”?
2017年到2019年的海底捞,可谓是意气风发,一副势不可挡模样。
彼时,它的门店数量以41%的年复合率进行扩张。到2018年,其开店速度能达到50%以上,被外界戏称为“扩张狂魔”。也是在2018年,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
为何一个发展势头迅猛至此的品牌,近两年会迎来所谓的“至暗时刻”。闭店与亏损背后,海底捞究竟正面临着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海底捞的困境并不“孤独”。放眼整个餐饮行业,这两年几乎或多或少都受到疫情影响。
尤其是像海底捞这样,主营业务需要依靠线下消费场景完成的品牌,更是遭到不小冲击。
但哪怕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仍有品牌冒出头业绩逆势增长,仍有品牌成为业界新宠。因而如果将海底捞亏损与闭店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外部,显然说不过去。
其内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比如“急速扩张后遗症”。
前面品牌君已经提到,有一段时间海底捞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扩张,门店数量的快速提升给海底捞的业绩与影响力均带去过极大的正面影响。
可成本也随之提高。
生意好的时候,包括人工成本、门店租赁成本在内的诸多成本虽然不菲,却也不至于对品牌造成太大拖累,贝斯特老虎机网页版。整体还是维持着向上的态势。
可当业绩增速放缓,成本就成为了摆在海底捞面前的一座不得不翻越的大山。关闭部分门店,想来就是海底捞选择的缩减运营成本方式。
这道理就像存钱一样,开源和节流总要占一个。
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5次/天、4.8次/天以及3.5次/天。而到了2021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已经降至3次/天。
翻台率下降,意味着海底捞的品牌优势减弱,经营指标下滑。
内因与外因双重作用下,才有了如今的所谓“至暗时刻”。
如何应付全新的行业环境?
如何解决当前的经营难题?
海底捞或许真的到了需要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性的时候了。
上一篇:上海浦东31家爱心酒店向外卖骑手提供免费住宿:共渡难关
下一篇:没有了